Monday, November 23, 2015

玩耍的小学教育
♂♀©®♡♢♧♥♦
今日的正规教育科目繁杂,老师填鸭式的教育,以及父母害怕孩子们输在起跑点,尽量在课余时间让孩子诸多的补习。学子们的童年被课本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的学习生涯很痛苦。

难怪有些父母宁愿每个月多花千余元马币将一个孩子送去非正规的学校去接受‘玩耍的教育’。

半世纪前,我们所接受的‘玩耍教育’每月只需交学费两块半。当时的学科项目少。老师很少给学生功课上的压力。父母也完全不理会孩子们在学校里的学习进度。

我们男生的学习态度很马虎,犹如做一日和尚敲一天钟。遇到难学、难懂的英语课程,干脆偷偷跑进厠所迴避。所以到了上中学的时候,我们认识的英语词汇少之又少,常常被中学预备班老师痛骂一顿;“Idiot! Idiot ! ”不绝于耳。

我们学习华语的态度也不见得好到那里。虽然小三那一年我们有学习华语併音,但是我们始终没有学会掌握它。反而还会取笑和模仿班上的“老马”(Lau Beh)同学卷舌头音。

记得五年级那年,我们的级任老师,蔡喜骏老师,曾经在壁报拦展示班上同学们优秀的大楷书法作品。不幸的是,我和一些同学的作品也被选中来展示作为同学们的负面教材。这是因为我们写字不专心,为了交差而草草了事。

六年级那一年我们被编排在英国人园丘医院医疗室被改造成课室上课,所以我们的课室比一般的课室长一倍多。我们的级任老师是王进昌老师。学年开始时,我因为矮小,所以被安排坐在前面第一排第三个位置。几个月后,我因为“坐立不安”,令他人起不必要的煩脑,而被王老师‘留放到’教室最尾端坐,目的是要让我在‘边疆’自生自灭。

在我还没有‘流放’以前,我们坐在前面的同学在上课时会刻意挑逗某两位同学,让他们彼此产生敌意,并鼓弄他们在该天下午学校补习过后在印度小学后面的草场来个决斗,好让我们作壁上观。这种玩意我们轮流上演;主角换人而已。



当年的非正规教育~老师讲故事~最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二年级时傅木桂老师讲‘武松打虎’。三年级时沈丽珠老师讲‘崂山七合’。五年级时,蔡喜骏老师讲‘水浒传’,而高璧煕老师则讲‘三门街’。这是唯一的时候同学们能静下来专心‘听课’。我们的邓长权同学就是因为听了高老师讲的‘三门街’的故事有所启发而对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学产生莫大的兴趣。今天他能在文坛上作出不少的贡献,或许应该归功邓同学当年专心听高老师的课。今天他可以被称为当代马华知名的田园作家。

当年我们热爱上学,并不是因为我们热爱追求学术上的知识,而是在于学校能提供游戏的场所给我们。我们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场合玩不同的游戏或球类活动:如跳高,跳远,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藤球 ,橄榄球和去小溪游泳。一般上,我们放学回家吃完午餐后就会重新回到学校来活动。

我们玩耍的小学教育是多么的写意啊!

No comments: